[摘要]
【摘要】目的 研究早产儿围产期高氨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1例高氨血症早产儿纳入观察组,同时选择75例血氨正常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早产儿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胎龄、体质量、血常规、凝血功能、头颅超声检查结果等。观察2组早产儿的不良症状,包括喂养困难、呕吐、意识障碍、四肢肌张力减低、呼吸急促等。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早产儿血氨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发生高氨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早产儿性别、胎龄、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和头颅超声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0.8%(29/71)比21.3%(16/75)、45.1%(32/71)比17.3%(13/75)、32.4%(23/71)比17.3%(13/75)、43.7%(31/71)比14.7%(1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喂养困难、呕吐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意识障碍、四肢肌张力减低、呼吸急促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有52例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早产儿出生后24 h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早产儿出生后48、72、96 h血氨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膜早破、出生后体内感染和剖宫产是早产儿发生高氨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612、1.486、1.324,95%置信区间:0.278~0.831、1.143~1.867、1.127~1.684,均P<0.05)。结论 胎膜早破、出生后体内感染和剖宫产是早产儿发生高血氨症的危险因素,需要有效监测血氨水平,血氨水平与早产儿预后相关,需采取有效措施减轻高氨血症对早产儿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