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心脏电-机械活动时间比值(EMAT%)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入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29例。根据是否出现心脏不良事件,将患者分为心脏不良事件组(22例)和无心脏不良事件组(107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指标、心功能指标和主要药物治疗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MAT%对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心脏不良事件组心率、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和EMAT%水平高于、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低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98(81,122)次/min比82(72,94)次/min、0.650(0.060,7.235)μg/L比0.070(0.020,1.710)μg/L、1 037.0(653.5,1 905.5)ng/L比565.0(166.0,1 010.0)ng/L、(17±3)%比(13±3)%、(32±7)%比(38±8)%],差异均有统学意义(均P<0.05)。心脏不良事件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低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36.4%(8/22)比69.2%(74/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MAT%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488, 95%置信区间: 1.204~1.84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EMAT%对其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22(95%置信区间:0.728~0.917, P<0.05),以EMAT%=13.9%为界值,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68.2%。结论 EMAT%升高可能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院内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来甄别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